整體業務推動概況
建構多元新市場 導入E化易消費
逛菜市場成了許多人生活中的尋常事情,也造就生活中的美好,在便捷且人來人往的台北,帶領市集航向國際化,導入多元及創新的經營模式,讓逛市集變成觀光旅人必遊新景點。
「中崙市場」歷經五十年的歲月,因建物被檢定為海砂屋於2010年決定拆除,並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簡稱BOT)進行改建,歷經用地取回、違建拆除等艱辛的過程而耗時多年,全台第一個BOT傳統市場改建並結合旅館的經營模式,總算於107年1月18日正式開幕,讓空間利用更多元,創造嶄新現代化的市場。渡過改建期,大龍市場臨時攤棚進行攤位改造,並加入許多巧思,其中包含攤招設計、燈具裝飾、改善容器及商品陳列方式,更加提升購物環境。
改建中的「環南市場」第一期工程於107年5月21日舉行上樑儀式,未來將進駐專業輔導團隊提升經營管理,落實乾濕分離、垃圾不落地及綠能環保等措施,讓環南市場成為一座國際級生鮮市場。「南門市場」建物使用已30餘年且為高氯離子建築物,耐震結構不佳,經市府主動與中央協商後獲得支持,規劃以華光社區特二作為中繼市場用地,中繼市場於107年8月9日開工典禮,未來將打造為中正區最具名氣南北貨齊全之市場。「第一果菜、魚類批發市場」,漁類批發市場中繼拍賣場於107年2月開工,積極推動農漁改建,確立市場價值,並持續溝通開創更好的未來,透過一次次的協調過程、跨局處的合作,期望傳統市場變革,能重新開創市集特色之潛在力,展現傳統與現代的美好關係。
軟體現代化管理與多元行銷:
長期以來持續以「在地食材」、「在地文化」及「在地生活」為核心價值,107年「天下第一攤」選拔,以名媛甜點鑑賞、部落客最愛、市場新鮮貨、崛起新市力共4大類,24處市場共146攤攤商角逐,經專家現地評選及祕密客兩階段評選後,產生14座金賞得主。也戮力於傳統市集改造,持續推動食品安全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政策,107年完成20處市集445攤換置環保餐具,以落實「乾溼不同路、垃圾不落地、包裝不複雜」3不政策。為增加民眾消費便利性,推動電子化支付政策,推行市集攤商及批發市場,輔導其設置電子化支付設備或條碼供消費者使用。另透過市集促銷及各種行銷管道宣傳市集特色,增進人氣,活絡商機。
導入現代化的經營模式及積極輔導攤商轉型,建構舒適、安心、便利的市集,一起迎接城市的改變,跟上時代的節奏,讓傳統市集不僅是採買的地方,更要將傳統市集推向國際化並打造為觀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