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通過A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 我的E政府 [另開新視窗]
  • 手機掃描QR Code,可取得此頁連結。

整體業務推動概況

市場改建正在實現,建構安全舒適市集
  「江南市場」因建物被檢定為海砂屋決定拆除,且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簡稱BOT)進行改建,為台北市第二個BOT市場改建並結合旅館的經營模式,並於108年2月14日大樓啟用,提供內湖區市民及上班族多元化服務及物資需求,亦透過在地串連,活絡當地商圈及創造友善市場環境。

  「南門市場」配合捷運萬大線興建,於108年10月17日南門市場全數257攤攤商搬遷至位於杭州南路與愛國東路口的中繼市場並開始試營運,於試營運期間臺北市市場處與市場攤商確認營業上之狀況及設施設備須調整改善的問題,並於11月13日正式開幕,由臺北市長柯文哲率領市府團隊與市場攤商、在地鄰里一同為南門市場開啟重要的里程碑。南門中繼市場除了設置全臺北市第一個販賣準備區外,導入乾濕分離、食品衛生等現代化經營理念,服務品質全面提升。

  「大龍市場」重建後,成為臺北首座節能綠建築市場,今年也以全新面貌回歸,重新立足大龍峒街區。大龍市場108年11月5日試營運,12月13日正式開幕,市場配合市府政策推動生鮮食材溫控設備、禁用美耐皿餐具(108年完成20處市集換置環保餐具),並提供更多元的電子支付方式。為提供生鮮肉品保存,市場內多家獸肉攤商同時參與中華民國家畜肉類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以下稱家畜肉類同業公會)所推動的國產生鮮肉品現代化溫控供應鏈,增設溫控設備(包含溫控展示櫃、不鏽鋼工作檯及無毒塑膠石砧板等),經過市府及家畜肉類同業公會把關,讓消費者能買的放心,吃得安心!

持續推廣電子支付,多元支付更便民
  臺北市市場處配合市府政策及推動市集交易轉型,自108年4月起與各支付業者接洽,協同至臺北市各公有零售市(商)場、夜市舉辦說明會,以媒合之模式,提升裝設電子支付比例,持續不斷於市場、夜市內推行電子支付,截至108年12月底,轄下管理之48處公有零售市(商)場,經媒合輔導已辦理47場說明會,並有27處市場1,708攤加入無現金支付行列;另轄下管理之14處夜市,經媒合輔導已辦理10場說明會及1場攤販教育訓練,並有395攤提供無現金支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