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市場.山東老店饅頭包子
支撐起「家」的好手藝.傳承父親的家鄉味 蒸籠一開,充滿麵團香的熱氣蒸騰,散入剛開門的朝市中,牽動著往來行人的嗅覺。永春市場「山東老店饅頭包子」每日第一批饅頭包子大約在8點時出爐。山東饅頭最大的特色就是咬勁扎實,由老麵發酵的麵體,不加糖就自帶輕酸淡甜的麵香,由於沒有使用人工調味與糖,是健康飲食的好選擇。老闆蘇世齋先生與老闆娘吳景雲女士長年堅持山東父親製法,夫婦2人的堅持,讓顧客十年如一日地品嚐到最道地的山東饅頭。 剛蒸熟的饅頭包子被放進舖滿乾淨棉布的木箱中,老闆娘介紹這是相當傳統的做法,從前的賣饅頭的人會將木箱綁在腳踏車上,裡頭用棉被包裹著熱騰騰饅頭與包子沿街叫賣。回憶起從前靠著一顆顆家鄉滋味,支撐起整個家的父親,蘇老闆笑說從前父親身體硬朗,90歲都能來攤位上幫忙,後來更年邁時便坐在攤位邊上,嚴謹地看著兒子與媳婦工作。「我真的很感激我的父親」言談之間,已年屆70的蘇老闆不斷強調,父親親手傳授給他的工夫與攤位,他與太太會盡己所能,為顧客服務到自己真的動不了為止。攤位上現在還使用著蘇老闆父親傳承半百年的一只木箱,其中溫存的或許不只有饅頭與包子的暖意,更多的是兩代之間交織的手藝與親情。 半世紀的道地外省老滋味 位於永春市場松山路南側入口第一攤的山東老店饅頭包子,看似不起眼的傳統包子饅頭攤,實力卻是大有來頭。民國50年代山東老店饅頭包子第一代老闆蘇老闆,在當時西門町中華路上「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棟兩層樓房的年代,就在那兒開業專賣山東饅頭和包子,生意十分興隆,因為自己喜歡小酌一番,一鍋令許多老饕讚不絕口、和白酒形成絕配的「滷牛肉」更是名傳千里,後來中華路樓房拆除,因緣際會來到永春市場擺攤,也開始了山東老店饅頭包子在信義區再創高峰的年代。 現在接手經營的第二代老闆蘇世齋說,年輕時他是標準的上班族,也沒想過會接班,但後來每次來到市場幫忙,看到父母親忙不過來,每天蒸籠一開,包子饅頭馬上就被客人掃光光的景象,才發覺父親的傳統手藝真是厲害。由於父母也年紀漸長,後來他就乾脆在永春市場揉麵糰,從26歲接手,到現在都已屆頭髮斑白耳順之年,轉眼已過了30幾年。 山東老店饅頭包子的包子、饅頭賣到嚇嚇叫,不少客人建議蘇世齋報名「天下第一攤」比賽,但因為攤鋪只有夫妻兩人同心協力,無法多出人手,加上夫妻倆處世十分低調而作罷,但絡繹不絕的客人早已是最好的肯定,尤其是蘇世齋龜毛的個性,每次都把麵糰製作當成挑戰,要讓出籠的美食達到百分百完美,有了自我要求高的手藝,當然客人也吃得出山東老店饅頭包子的誠意,因此30幾年來粉絲無數,還有人特別上網撰文推薦。 站在攤鋪前,客人可以靜靜地欣賞蘇世齋猶如美學境界般的手藝,雙手用力搓揉著麵糰,專注的眼神與手勁力道,讓每一個饅頭有隔空出世般美妙的滋味。老麵發酵的麵糰每天都靠經驗,不同的濕度、溫度,就有不同的發酵時間,蘇世齋心裡頭隨時在盤算著麵糰內蘊表現的極致,嚴格控制著Q度與扎實口感的匹配,難怪蒸籠都還沒打開,旁邊就一堆人在等了。 每天上午為了因應上班族早餐需求,山東老店饅頭包子第一批出籠的就是山東饅頭、花捲和包子,之後種類開始慢慢變多,包括五穀雜糧饅頭、鮮奶饅頭、豆沙包、菜肉包、紛紛出籠,而季節交替的熱門品項則有冬天的雪裡紅素包,以及夏天的瓠瓜素包,吃起來口感實在、內餡爽甜,又有真正的飽足感。另外針對特殊日子,山東饅頭還供應刈包和壽桃,平常也有各種口味的手工水餃,充滿濃濃的山東老味道。 蘇世齋說,很多人都很懷念當年他父親的滷牛肉手藝,雖然他已退休賦閒在家,但每個禮拜天還是因應客人需要,特別滷製一鍋道地「山東滷牛肉」饗客,大家一致的吃法,就是將滷牛肉切片夾入山東白饅頭中直接吃,饅頭吸附了滷牛肉的湯汁,扎實的饅頭口感和牛肉形成的妙味,此生一定要來嚐嚐才不會遺憾。 永春市場.山東老店饅頭包子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山路294號-永春市場72~73號攤 電話:02- 2756-2507 營業時間:平日08:00–19:00;週末07:00–19:30(週一公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