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市場.沅誠海鮮水餃
真材實料的手作極品水餃 40餘年前,在臺北市萬大路魚產市場批發海鮮的潘奶奶─潘陳寶珠,為了增加批發海鮮的邊際效應,特別以自家的海鮮作為內饀包成獨一無二的海鮮水餃,並且來到東門市場租攤販售,鮮美的海鮮加上高檔臺灣在地生產的食材,成就了沅誠海鮮手工水餃的市場區隔,也展現了潘奶奶對臺灣這片土地的愛。 潘奶奶將經營重心轉移到東門市場的「沅誠海鮮水餃」之後,大女兒潘愛玉接下了萬大路魚市場的海鮮批發生意,由於海鮮新鮮、品質好,所以,當時不少江浙餐廳的黃魚都是向潘愛玉的海鮮攤直接進貨,生意相當興隆,連帶也讓「沅誠海鮮水餃」生意興隆。 「沅誠海鮮水餃」創始人潘奶奶育有5位子女,在從小耳濡目染之下,個個都非常擅於做生意,除了老大潘愛玉協助東門市場「沅誠海鮮水餃」的經營之外,另外4位子女也分別在新店、內湖、吳興街、木柵忠順街等地賣冷凍水餃,甚至潘愛玉的女兒也在新竹竹北開了一家水餃店,最重要的是,後代散佈在各地的水餃店,所賣的水餃也都是和潘奶奶一樣的海鮮獨特口味。 潘愛玉表示:「沅誠的海鮮水餃不只是蝦仁和吻仔魚,所有鮮肉系列水餃的鮮肉餡料也都是採取10:1的豬肉和魚肉比例調配而成,與外面單純豬肉口感不同,而魚肉的來源則是選用沙魚、旗魚等大型海魚,吃起來非常滑嫩不會有腥味。」至於其他的食材則全部來自於臺灣各地,其中豬肉是虎尾的溫體黑毛豬、蝦子是高雄的鮮蝦、高麗菜是高山高麗菜、蘿蔔是臺灣蘿蔔,而韭菜也特別選用花蓮吉安鄉農會輔導生產的韭菜,甚至一般常用的味精也都換成日本進口的魚粉代替,沅誠在食材和配料方面的用心由此可見。 潘愛玉透露:「早年媽媽是向一位山東師傅學習包水餃的技巧,再經過一些饀料的調整,所以沅誠的水餃比較偏向山東口味。」正因為如此,沅誠水餃顆顆「頭好壯壯」而且內饀飽滿,入口都有爆漿的感覺,充份展現出山東人豪邁的個性;而且每天內饀調製和包水餃作業全部都在現場以手工進行,5、6位員工低著頭雙手不停的包著水餃,包好後立即送進大冰櫃冷凍,現包現賣新鮮看得見。 目前沅誠主打的水餃種類大約有10種,分別是蝦仁高麗菜、蝦仁韭菜、蝦仁蘿蔔、蝦仁胡瓜、吻仔魚高麗菜、鮮肉高麗菜、鮮肉韭菜、鮮肉蘿蔔、鮮肉胡瓜等,受限於產季的關係,蝦仁胡瓜與鮮肉胡瓜是夏天限定商品,而蝦仁蘿蔔和鮮肉蘿蔔則只有冬天才買得到,另外,店裡還代賣由潘愛玉弟弟供應的蝦仁大雲吞、菜肉大雲吞和玉米水餃、吻仔魚高麗菜水餃,選擇性相當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蝦仁系列的水餃和雲吞,都是整條新鮮蝦仁入饀,可以說是物超所值,而且客人上門購買水餃時,員工都會在每1包水餃外面套上一個保溫袋,以確保水餃在攜帶過程中不會變質。 在東門市場立足近半個世紀,「沅誠」幾乎已經成為冷凍水餃的最佳代名詞,許多政商名流都是「沅誠海鮮水餃」的老主顧,像是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就特別偏愛鮮肉高麗菜水餃,每年春節一出手就買15包以上,前臺北市長郝龍斌、前圓山飯店董事長宗才怡和連勝文的太太蔡依珊也都是沅誠的鐵粉,「臺北市政府從1樓到11樓有很多公務員都是我們的客人,當然住在對街的柯市長夫人更是常常親自上市場來買我們家的水餃。」潘愛玉難掩喜悅的說。 今年高齡84歲的潘奶奶,直到現在每天都還會親自來到水餃攤坐鎮,為的是對支持「沅誠海鮮水餃」廣大消費群的尊重,也展現出這位「沅誠」創始人對這家近半世紀老舖商譽的重視,在潘奶奶、潘愛玉和全體員工共同努力下,「沅誠海鮮水餃」能夠榮獲2008年臺北市傳統市場節「天下第一攤」殊榮, 也堪稱是實至名歸。 東門市場.沅誠海鮮水餃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信義路2段87之6號(東門市場新館15、16號攤)
電話:2393-9424
營業:06:30~15:00(週一休)